南浦·旅怀鉴赏

原文

风悲画角,听单于、三弄落谯门。投宿骎骎征骑,飞雪满孤村。酒市渐闲灯火,正敲窗、乱叶舞纷纷。送数声惊雁,下离烟水,嘹唳度寒云。

好在半胧溪月,到如今、无处不销魂。故国梅花归梦,愁损绿罗裙。为问暗香闲艳,也相思、万点付啼痕。算翠屏应是,两眉馀恨倚黄昏。

赏析

  上片通过听觉和视觉构成四幅各具特色的画面,即“画角谯门”、“飞孤村”、“冷落市”和“寒夜惊雁”。首句“悲”两字刻画声。声带来阵阵角声,那是谯门上有人在吹《小单于》名曲吧。画角是涂有彩绘的军中乐器,其声凄厉,画角飞声,散入中,又曾触动过无数旅人愁思,“悲”两字极为灵动传神。秦观《满庭芳》中对角声之哀也曾有描写,“画角声断谯门,暂停征棹,聊共引离尊”。一“落”字见得谯门之高,力之劲,并且还表达出旅人心头的沉重之感。

  “投宿”两句写途中飞。“骎骎”形容在奔驰,又上承“投宿”,使旅人急于歇脚的心情跃然纸上;下启“飞”,点出急于投宿是因为交加。“飞”形容漫天飞飘舞之状,而“满”字又着力画出村子之小而且孤。“市”二句是入村以后的景象。灯火阑珊,人迹稀少,可见大且深,也衬托夜间旅舍独处之冷清,所闻者唯有乱叶扑窗之声。“舞纷纷”写落叶之多和力之急。“骎骎”、“飞”、“满”、“舞”都是动字;“骎骎”在句中不仅状客观之物,而且还能传主观之情,由此可见作者对字、词、句的推敲斟酌。《白斋词话》极为赞赏这点:“此词遣词琢句,工绝警绝,最令人爱”。

  “送数声”三句是客舍夜坐所闻。急,忽闻雁声。雁群入夜歇宿在沙渚芦丛之中,遇到外物袭击,由守卫的雁儿报警,便迅速飞向高空。“乍离”句即是写这种情况。“嘹唳”句说的是雁群受惊后穿过密布的冻飞向高空,鸣声高亢曼长。雁儿多在高空飞行,白天远望可见,夜间则从鸣声得知。杜牧《早雁》诗有:“金河秋半虏弦开,外惊飞四散哀。”外,言其飞得高也。张文潜《楚城晓望》诗也说:“川摇落霜华重,日晴和雁字高。”而卢纶《塞下曲》写的就是雁儿夜惊:“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,欲将轻骑逐,大满弓刀。”单于战败后想趁黑夜逃遁,途中惊动了雁群,雁儿惊飞外时的鸣声使追逐者得知单于的去向。本词所写的是南归途中的雁儿,在夜间受惊高飞时的鸣声,叩动旅人的心弦,无限乡思,黯然而生,词意至此由写景转入下片的抒情

  下片另开境界,由夜闻雁转为淡月乡愁委婉地铺写相思情意。“好在”句是说稍止,雾未散,朦胧中透视半痕淡月。“好在”指月色依旧。

  “无处不消魂”,描绘客居夜思,月色依稀当年,望月生情,不禁黯然魂消。“故国”两句,诉说由于故国之梅以及穿着绿罗裙之人,使他眷恋难忘,因此频频入梦。“故国”,即“故园”,周邦彦《兰陵王》中就有“登临望故国”之句。“愁损”两字,怜想梦中伊人亦为相思所若,语意曲折。

  “为问”两句上承“故国”句,是以设问将梅拟人化,将枝上蓓蕾比拟为泪珠。试问那暗香浮动的枝,是否也是为了相思而泪痕点点?末两句又上承“愁损”句,设想对方,由己及人。自己在客中归梦梅愁绪满怀,想伊人在故园赏梅忆人,泪滴枝头,正如牛峤《菩萨蛮》中所:“愁匀红粉泪。眉剪春翠。何处是辽阳,锦屏春画长。”薄暮时分,她斜倚屏想起远方旅人,他遥忆故园,应亦是余恨绵绵,难以消除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