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公望(1269-1354),元代画家。本姓陆,名坚,汉族,江浙行省常熟县人。后过继永嘉府(今浙江温州市)平阳县(今划归苍南县)黄氏为子,居虞山(今宜山)小山,因改姓黄,名公望,字子久,号一峰、大痴道人。擅画山水,师法董源、巨然,兼修李成法,得赵孟頫指授。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,简淡深厚。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,世称“浅绛山水”。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,气韵雄秀苍茫,与吴镇、倪瓒、王蒙合称“元四家”。擅书能诗,撰有《写山水诀》,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。存世作品有《富春山居图》、《九峰雪霁图》、《丹崖玉树图》《天池石壁图》等。 ►(63篇诗文) ►(1条名句)
南宋山水画之变,始于赵孟頫,成于黄公望,遂为百代之师。继赵孟頫之后,他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院画陈陈相因的积习,开创了一代风貌。中国山水画产生于晋和南朝末,至唐末五代达到一个高峰。北宋的山水画基本上继承李成、范宽等北方派画风,南宋自始至终流行李唐、刘松年、马远、夏圭水墨刚劲派画风。元赵孟頫托古改制,主张摒弃南宋,仿效北宋,远法晋唐。但赵的绘画全面,风格也多变,其山水画早期学晋唐,多青绿设色,后期宗法董、巨、李、郭,以水墨为主。然无固定面貌。黄公望虽受赵的影响,但他专意于山水画,且更多地着意于董、巨,水墨纷披,苍率潇洒,境界高旷,皆超出赵孟頫之上。他并把董、巨一派山水画推向画坛主流地位。董、巨的山水画,本来不受人重视,北宋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》“论三家山水”指的是李成、关仝、范宽,评为“才高出类……百代标程”。这里没有董、巨的地位。北宋后期米芾发现了董源画的妙处,开始宣扬,但仅在南方引起部分文人的注视,以后便无反应。至元代,和赵孟頫同时的汤厚则以董源代关仝,谓“李成、范宽、董源,……三家照耀古今,为百代师法”(《画鉴》)。
此时董源已为三大家之一。至黄公望《写山水诀》谓:“近代作画,多宗董源、李成二家。”董源的地位步步高升,在黄公望眼中已居首位。他更以自己的实践影响后人。至元末,董源的画派已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泰斗。可以说,经过黄公望的努力,开拓了一个学董为风的时代,使这个本来不大受人重视的画派发扬光大,彻底变革了南宋院体的画风。
但也确实学过荆、关、李成。因当时董源的名气还不如荆、关、李的名气大,所以,大家都强调他学荆、关、李的一面。他自己既强调学董,也屡屡提到荆、关、李,恐怕也有趋向时尚的意思在内。后来论者只说他学董,乃是根据他们所见到的黄公望画的实际加以陈述的,倒是更符合实际些。
在元代,黄公望的画名很高,当时著名文人的诗文集中常提到他的画。“元四家”之一倪云林《题黄子久画》说:“本朝画山林水石,高尚书之气韵闲静,赵荣禄之笔墨峻拔,黄子久之逸迈,王叔明之秀润清新,其品第固自有甲、乙之分,然皆予敛衽无间言者。”(《清闷阁集》卷九)又说:“大痴画格超凡俗,咫尺关河千里遥。”(同上,卷八)郑元佑《侨吴集》题黄公望山水云:“荆关复生亦退避,独有北苑董、营丘李,放出头地差可耳。”善住《谷响集》亦谓:“黄公东海客,能画逼荆关。”
黄公望是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、画家。字子久,号一峰道人,又号大痴道人,一说为常熟(今江苏省常熟市)人。本姓陆,名坚,幼年父母双亡,族人将其过继给永嘉州(今浙江温州市)平阳县(今属苍南县)黄氏为子,因改姓黄,名公望,字子久。其山水画宗法董源、巨然,由此生发,自创一格;创浅绛山水,画风雄秀、简逸、明快,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,为“元四家”(外三家为吴镇、王蒙、倪瓒)之首。元至元(1335年~1340年)中,浙西廉访徐瑛辟为书吏,被诬入狱,出狱后师事金月岩入全真道。曾住持万寿宫,提点开元宫。后往来松江、杭州等地,卖卜为生。晚年住于杭州筲箕泉,86岁时逝世。《道藏》收入金月岩编、黄公望传《纸舟先生全真直指》一卷、《抱一函三秘诀》一卷,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。
一度曾以卖卜为生。后参加了主张儒、释、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,更加看破红尘。由于长期浪迹山川,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。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,他居常熟虞山时,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,得之于心,运之于笔。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,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。他居松江时,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,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,废寝忘食。在他居富春江时,身上总是带着皮囊,内置画具,每见山中胜景,必取具展纸,摹写下来。富春江北有大岭山,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,他以大岭山为师,曾画有《富春大岭图》。纸本,水墨,纵33厘米,横636.9厘米,开始创稿于至正七年(1347年),时断时续,历经数年,至正十年,他83岁,为此图作题时,尚未最后竣稿。此图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,坡陀起伏,林峦深秀,笔墨纷披,苍茫简远,是当时社会上摹本有
十余种之多。到此本之前,但已被烧成两段(后人分别名之《剩山图》和《无用师卷》)。现 《无用师卷》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,《剩山图》藏于浙江博物馆。
黄公望虽学董源,但也确实学过荆浩、关仝、李成,因当时董源的名气还不如荆、关、李的名气大,所以,大家都强调他学荆、关、李的一面。他自己既强调学董,也屡屡提到荆、关、李,恐怕也有趋向时尚的意思在内。后来论者只说他学董,乃是根据他们所见到的黄公望画的实际加以陈述的,倒是更符合实际些。
传世作品有《富春山居图》、《富春大岭图》、《溪山雨意图》、《快雪时晴图》、《九峰雪霁图》、《丹崖玉树图》、《天池石壁图》、《九珠峰翠图》、《水阁清幽图》、《洞庭奇峰图》等。
黄公望曾做过小吏,因受累入狱,出狱后隐居江湖,入道教全真派。工书法,善诗词、散曲,颇有成就,50岁后始画山水,师法赵孟頫、董源、巨然、荆浩、关仝、李成等,晚年大变其法,自成一家。其画注重师法造化,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、三泖、九峰、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 景。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,有水墨、浅绛两种面貌,笔墨简远逸迈,风格苍劲高旷,气势雄秀。
黄公望是否原是陆氏子,尚存疑。元明间的多数著作并无陆氏子之说,包括明写本元人钟嗣成《录鬼簿》,仅元末明初黄岩陶宗仪所著《辍耕录》持陆姓出继黄姓之说。
题张叔厚写渊明小像。元代。黄公望。 千古渊明避俗翁,后人貌得将无同。杖藜醉态浑如此,困来那得北窗风。
王叔明为陈惟允天香书屋图。元代。黄公望。 华堂敞山麓,高栋傍岩起。悠然坐清朝,南山落窗几。以兹谢尘嚣,心逸忘事理。古桂日浮香,长松时向媚。弹琴送飞鸿,拄笏来爽气。宁知采菊时,已解哦松意。
题春林远岫图。元代。黄公望。 春林远岫云林画,意态萧然物外情。老眼堪怜似张籍,看花玄圃欠分明。
李咸熙秋岚凝翠图。元代。黄公望。 山林之乐幽且閒,何人卜居云半间。江亭夐立苍树杪,招提高出碧溪湾。循溪隐隐穿细路,断岸疏疏起烟雾。微茫万顷白鸥天,雁阵凫群落无数。樵歌初断渔唱幽,桥边野老策扶留。春山万叠西日下,渺渺一片江南秋。我昔荆溪问清隐,溪上分明如此景。别来时或狂梦思,忽见此图心为醒。李侯少年擅丹青,晚岁笔意含英灵。兴来漫写秋山景,妙入毫末穷杳冥。无声诗与有声画,侯能兼之夺造化。临窗点笔试题之,老眼模糊忘高下。
题倪云林赠耕云东轩读易图。元代。黄公望。 君家书屋锁閒云,庭前丛桂吹清芬。东轩虚敞坐凉夜,扑帘香雾来纷纷。金吹不动露华洁,月里仙人降瑶节。奇葩点缀黄金枝,灵种移来白银阙。秋林潇洒秋气清,千竿修竹开前楹。自是燕山尚清贵,不与桃李争芳荣。花下诗成日未尽,更喜幽人往来近。清绝何如元镇图,应识耕云是高隐。
管夫人竹窝图。元代。黄公望。 歙之山兮郁巃嵷,突出欲坠劖青空。千枝万蔓行苍龙,嵚崟锐气欲敌昆崙峰。扶疏朴樕不足媲其灵秀兮,篬筤箘簬檀栾■矗竦竦生其中。翠蛟翔舞划烟雾,霜戟磔格敲天风。山空人寂孤坐而侧耳兮,珊珊环佩响璿宇,复疑金簧玉磬交奏蓬莱宫。飞仙遥闻驻鹤驭,威凤倾听来苍穹。虽云神领而意会,未若诛茅结屋筼筜谷内没齿宁吾躬。君家相距匪数舍,茧袍鸠杖高步时得追文同。居旁万竹固已具胸次,落落付诸绘素祇欲此意传无穷。元卿子猷长往不复返,此君千古誇奇逢。披之三复重太息,双眸炯炯开昏矇。会当盛暑棕鞋卉服造竹下,脱巾露发一洗烦热除惺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