曳杖经过数岁年,升平扰乱送华颠。
种桑莫问山河改,得句还连鼓角传。
濡沫余生留我共,控抟奇景倚公先。
谢墩灵谷堪笼袖,待散青苍落绮筵。
庸庵同年来游白下用前韵赋赠。近现代。陈三立。 曳杖经过数岁年,升平扰乱送华颠。种桑莫问山河改,得句还连鼓角传。濡沫余生留我共,控抟奇景倚公先。谢墩灵谷堪笼袖,待散青苍落绮筵。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
陈三立。 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
黎城至潞城作。清代。申颋。 昨夜山风急,吹叶惊客馆。晨起闻雨声,未觉妨游览。荷笠出孤村,行行雨渐缓。山峰与云峰,出没浑不辨。夙爱岩谷奇,今喜道路坦。高吟兴悠然,委辔任山蹇。原野遍氤氲,旭日遥峰展。空濛隔疏雨,众壑殊晦显。山鸟高下鸣,倏见晴光满。雨气蒸为霞,赤焰横绝巘。恨无良友俱,妙赏谁余道。
桂太傅挽章 其二。明代。罗洪先。 金台初献策,彤管受咨询。宝剑虚知已,青刍愧古人。十年操别鹤,千载著伤麟。日暮寒江上,孤云对白蘋。
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五。。何绛。 何处风光最可怜,四邻凋谢变桑田。重牵匹马吟红叶,可惜雪花铺白毡。坛上古松疑度世,渡头芳草忆前年。幽居寂寞无人入,落日深山哭杜鹃。
读渡江诸将传。宋代。王迈。 读到诸贤传,令人泪洒衣。功高成怨府,权盛是危机。勇似韩彭有,心如廉蔺希。中原岂天下,尺土不能归。
点绛唇 刘峻度席上听女郎度曲。明代。宋琬。 子夜清歌,隔帘疑在青天外。琼箫玉管。莫把莺喉碍。纱帽笼头,卸却残妆戴。娇羞坏。广场无奈。初学男儿拜。
得东山居主人恋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渔乡居赋杂兴六首 其二。宋代。许及之。 借得渔乡住,蟾光忽满轮。金波随短棹,银汉有通津。几度中秋月,今宵自在身。一尊消得醉,眼底欠诗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