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诗学礼孱已文,种花种竹居不贫。
译文: 用雕板印刷书籍,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。五代时才(用雕版)印刷五经,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。
注释: 板印书籍:用雕版印刷书籍。板印,用雕版印刷。盛为之:大规模地做这种事。之,指“板印书籍”。已后:即“以后”。已,同“以”。五代:指唐以后的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等五个朝代。始,才。五经:儒学的经典,指《易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》。汉后合称《五经》。典籍:泛指各种重要(文献)书籍。板本:板印的本子。
门闾正可务广大,如何一粟容君身。
译文: 宋朝庆历年间,有个叫毕昇的平民,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。它的方法是:用黏土刻字,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,每个字刻一个字模,用火烧使它坚硬。先设置一块铁板,在它的上面用松脂、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。想要印刷,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,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,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,把它拿到火上烘烤;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,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,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。如果只印两三本,不能算是简便;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,那就极其快速。通常是做两块铁板,这一块在印刷,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,这块印刷才完,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,两块相互交替使用,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。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,像“之”、“也”等字,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,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。不用时,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,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,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。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,随即刻制,用草烧火烘烤,很快就能制成功。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,是因为木的纹理有疏有密,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,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,拆板时拿不下来,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,印完后再用火一烤,使药物熔化,用手轻轻一掸,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,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。
注释: 庆历:宋仁宗年号(1041—1048)。布衣:平民。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。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,所以称布衣。其:其,代词。做活板的方法。钱唇:铜钱的边缘。印:印模、字印。令坚:使……坚硬。和:混合。以:用。冒:蒙、盖。欲:想。范:框子。持就火炀之:把它拿到火上烤。就,靠近。炀,烤。药:指上文说的松脂、蜡等物。字平如砥: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。砥:磨刀石。止:同“只”,仅仅。未为简易:不能算是简便。数十百千:几十乃至百、千。自:别自,另外。具:准备好。更互:交替、轮流。以:用来。以纸帖之:用纸条给它做标记。帖,用标签标出。每韵为一帖,木格贮之: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,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。韵,指韵部。帖,标签,名词。唐宋时,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,把汉字分为206韵,后来又合并为106韵。奇字:写法特殊,或生僻、不常用的字。旋:旋即。不以木为之者: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。文理:纹理,质地。文通“纹”,花纹。兼:又。不可取:拿不下来。燔土: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。燔:烧。讫:终了,完毕。拂:擦拭,掸去。殊不:一点也不。
结庵名粟亦何寄,口不尽言知有意。
译文: 毕昇死后,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,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。
注释: 予:我。群从:堂兄弟及侄子辈。
鹍鹏羽翼自垂天,蜩与飞鸣有馀地。
译文:参考资料:
短长小大争长雄,舒卷不离方寸中。
译文:1、查字典诗词网.活板
小如一粟大江海,万形宇内宁非同。
君如推此充寥廓,回集尘端亦棲吒。
放言切勿诮蒙庄,伯夷永名仲尼博。
更须谈理勿谈空,此道根原由守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