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晋颍川鄢陵人。庾阐子。以有文藻著称。历官给事中、相府记室、浙东太守。晋孝武帝太元中卒。
庾肃之。 东晋颍川鄢陵人。庾阐子。以有文藻著称。历官给事中、相府记室、浙东太守。晋孝武帝太元中卒。
(?—508)北魏宗室,鲜卑族,字彦和。献文帝子。孝文帝太和九年封始平王。除侍中,长直禁内,参决军国大政。转中书令,改彭城王。宣武帝即位,除使持节、侍中、都督七州军事、骠骑大将军、定州刺史,又以本官领扬州刺史,屡破梁军,平淮南。还除录尚书、侍中。小心谨慎,初无过失。后为尚书令高肇所谮,被杀。孝庄帝即位,追号文穆皇帝。
元协。 (?—508)北魏宗室,鲜卑族,字彦和。献文帝子。孝文帝太和九年封始平王。除侍中,长直禁内,参决军国大政。转中书令,改彭城王。宣武帝即位,除使持节、侍中、都督七州军事、骠骑大将军、定州刺史,又以本官领扬州刺史,屡破梁军,平淮南。还除录尚书、侍中。小心谨慎,初无过失。后为尚书令高肇所谮,被杀。孝庄帝即位,追号文穆皇帝。
桓温(312年-373年),字元子(一作符子),谯国龙亢(今安徽怀远龙亢镇)人。东晋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权臣,谯国桓氏代表人物,东汉名儒桓荣之后,宣城内史桓彝长子。后独揽朝政十余年,操纵废立,有意夺取帝位,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,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。桓温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,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,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。死后谥号宣武。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,追尊为“宣武皇帝”。
桓温。 桓温(312年-373年),字元子(一作符子),谯国龙亢(今安徽怀远龙亢镇)人。东晋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权臣,谯国桓氏代表人物,东汉名儒桓荣之后,宣城内史桓彝长子。后独揽朝政十余年,操纵废立,有意夺取帝位,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,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。桓温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,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,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。死后谥号宣武。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,追尊为“宣武皇帝”。
薛寘,北魏平远将军,广读典籍,喜好文章,20岁就依赖父祖的政绩被朝廷起用为奉朝请,他还撰写了《西京记》2卷,文章杂记20余卷。先后做过北魏尚书吏部郎,清河郡和广平郡二郡守。
薛寘。 薛寘,北魏平远将军,广读典籍,喜好文章,20岁就依赖父祖的政绩被朝廷起用为奉朝请,他还撰写了《西京记》2卷,文章杂记20余卷。先后做过北魏尚书吏部郎,清河郡和广平郡二郡守。
(?—253)三国蜀江夏人,字文伟。刘备时,为太子舍人。刘禅立,为黄门侍郎,迁侍中。数衔命使吴,应对称职。刘禅建兴八年,转为中护军。魏延、杨仪相恶,祎每谏喻解劝,使各尽其才。延熙中,魏军攻蜀,祎为元帅。累官后军师,代蒋琬为尚书令。迁大将军、录尚书事。封成乡侯。后因岁朝大会,为魏降人郭脩所害。谥敬。
费祎。 (?—253)三国蜀江夏人,字文伟。刘备时,为太子舍人。刘禅立,为黄门侍郎,迁侍中。数衔命使吴,应对称职。刘禅建兴八年,转为中护军。魏延、杨仪相恶,祎每谏喻解劝,使各尽其才。延熙中,魏军攻蜀,祎为元帅。累官后军师,代蒋琬为尚书令。迁大将军、录尚书事。封成乡侯。后因岁朝大会,为魏降人郭脩所害。谥敬。
(484—515)北魏赵郡人,字永和。李安世子。少好学,通诸经,览百家书。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。数年后,璠还就谧请业。征辟皆不就。卒谥贞靖处士。有《明堂制度论》。
李谧。 (484—515)北魏赵郡人,字永和。李安世子。少好学,通诸经,览百家书。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。数年后,璠还就谧请业。征辟皆不就。卒谥贞靖处士。有《明堂制度论》。
(约公元二三九年至二九四年间在世)字不详,西晋河南郡(今河南洛阳一带)人。出身寒门,有才气,能诗。曾与傅咸以诗赠答,在世约当与咸同时。家世素,不能自拔,故情见乎辞。《答傅咸》一诗,今尚存《文选》中。
郭泰机。 (约公元二三九年至二九四年间在世)字不详,西晋河南郡(今河南洛阳一带)人。出身寒门,有才气,能诗。曾与傅咸以诗赠答,在世约当与咸同时。家世素,不能自拔,故情见乎辞。《答傅咸》一诗,今尚存《文选》中。
(258—322)东晋颍川颍阴人,字大章。荀勖子。初为司徒左西属,历官太子中庶子,荥阳太守。赵王司马伦称帝,以为侍中。晋惠帝至长安,以为河南尹,转光禄大夫。怀帝永嘉末,刘曜逼洛阳,出奔。元帝诏承制,都督司州军事。及西都不守,乃遣使移文天下共劝进。元帝拜为司徒、录尚书事。卒谥元。
荀组。 (258—322)东晋颍川颍阴人,字大章。荀勖子。初为司徒左西属,历官太子中庶子,荥阳太守。赵王司马伦称帝,以为侍中。晋惠帝至长安,以为河南尹,转光禄大夫。怀帝永嘉末,刘曜逼洛阳,出奔。元帝诏承制,都督司州军事。及西都不守,乃遣使移文天下共劝进。元帝拜为司徒、录尚书事。卒谥元。
北魏颍川人,字子通。世居江左,与梁武帝萧衍为布衣交。萧衍称帝,济自恃才具,负气不服。或有称其才者荐于武帝,武帝以为此人好乱。济又上书讽武帝崇佛,武帝欲诛之,乃奔北魏。被执,高澄惜其才欲赦之,济反欲谋诛澄。为澄所杀。
荀济。 北魏颍川人,字子通。世居江左,与梁武帝萧衍为布衣交。萧衍称帝,济自恃才具,负气不服。或有称其才者荐于武帝,武帝以为此人好乱。济又上书讽武帝崇佛,武帝欲诛之,乃奔北魏。被执,高澄惜其才欲赦之,济反欲谋诛澄。为澄所杀。
僧人竺僧度,本姓王名睎,字玄宗,东芜人氏。虽然出身低微,但天姿秀发,到16岁时神情爽拔,卓然不群,而且性情温和,为乡邻们所称赞钦慕。
竺僧度。 僧人竺僧度,本姓王名睎,字玄宗,东芜人氏。虽然出身低微,但天姿秀发,到16岁时神情爽拔,卓然不群,而且性情温和,为乡邻们所称赞钦慕。
(约公元二九0 年)字玄虚,广川人。生卒年不详,约晋惠帝初年前后在世。为杨骏主薄。作《海赋》,(见《文选》)文甚隽丽。
木华。 (约公元二九0 年)字玄虚,广川人。生卒年不详,约晋惠帝初年前后在世。为杨骏主薄。作《海赋》,(见《文选》)文甚隽丽。
(334—416)东晋僧。雁门楼烦人,俗姓贾。幼好学,博综六经,尤善老庄。年二十一,师从道安,精般若性空之学。晋孝武帝太元六年入庐山,结庐讲学。又建莲社,倡弥陀净土法门,卜居三十余年,足不出山。后人尊为净土宗初祖。撰有《沙门不敬王者论》等。
慧远。 (334—416)东晋僧。雁门楼烦人,俗姓贾。幼好学,博综六经,尤善老庄。年二十一,师从道安,精般若性空之学。晋孝武帝太元六年入庐山,结庐讲学。又建莲社,倡弥陀净土法门,卜居三十余年,足不出山。后人尊为净土宗初祖。撰有《沙门不敬王者论》等。
西汉辽东人。相传学道于灵虚山,后化鹤归辽。有少年欲射之,鹤徘徊空中自称丁令威,去家千岁而回。
丁令威。 西汉辽东人。相传学道于灵虚山,后化鹤归辽。有少年欲射之,鹤徘徊空中自称丁令威,去家千岁而回。
(362—396)司马曜。东晋皇帝,字昌明。简文帝子。哀帝兴宁三年,封会稽王。简文帝死,以年幼继立,由崇德褚太后临朝,谢安辅政。太元元年始亲政。太元八年苻坚来攻,谢石等战于淝水,大破之。以弟会稽王司马道子掌兵权。又以道子专横,用王恭以制之。帝嗜酒佞佛,宠张贵人而戏之,暴死。在位二十四年。
司马曜。 (362—396)司马曜。东晋皇帝,字昌明。简文帝子。哀帝兴宁三年,封会稽王。简文帝死,以年幼继立,由崇德褚太后临朝,谢安辅政。太元元年始亲政。太元八年苻坚来攻,谢石等战于淝水,大破之。以弟会稽王司马道子掌兵权。又以道子专横,用王恭以制之。帝嗜酒佞佛,宠张贵人而戏之,暴死。在位二十四年。
(179—251)三国魏河内温人,字仲达。出身士族。东汉末曹操为丞相,辟为文学掾,迁黄门侍郎,转主簿。从讨张鲁、孙权。每与大谋,辄有奇策。曹丕为太子时,任太子中庶子,得信重。曹丕即帝位,封河津亭侯,转丞相长史。魏明帝即位,改封舞阳侯,任大将军,镇宛,平孟达之叛,三次率军与蜀诸葛亮对抗。齐王曹芳即位,与曹爽同受遗诏辅政,迁侍中、持节、都督中外诸军、录尚书事。嘉平元年,乘爽从帝谒高平陵之际,杀之,为丞相,专擅朝政。死后,子司马师、司马昭相继专权。孙司马炎代魏称帝,建晋朝,追尊为宣帝。
司马懿。 (179—251)三国魏河内温人,字仲达。出身士族。东汉末曹操为丞相,辟为文学掾,迁黄门侍郎,转主簿。从讨张鲁、孙权。每与大谋,辄有奇策。曹丕为太子时,任太子中庶子,得信重。曹丕即帝位,封河津亭侯,转丞相长史。魏明帝即位,改封舞阳侯,任大将军,镇宛,平孟达之叛,三次率军与蜀诸葛亮对抗。齐王曹芳即位,与曹爽同受遗诏辅政,迁侍中、持节、都督中外诸军、录尚书事。嘉平元年,乘爽从帝谒高平陵之际,杀之,为丞相,专擅朝政。死后,子司马师、司马昭相继专权。孙司马炎代魏称帝,建晋朝,追尊为宣帝。